为子“寻耳” 西藏妈妈踏上四千公里征程

2020-05-14 23:29:35
#其他


“旺堆”在藏语里是吉祥,权力之意,而旺堆的妈妈普珍最大的心愿,是儿子能够健康平安长大,“以后好好的过日子”。


普珍带着年迈的妈妈,10岁的儿子旺堆,从拉萨坐火车到北京,用了三天时间。因为飞机票太贵,全家飞一次要一万多,而这次给儿子治耳朵的钱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普珍必须省着点花。

旺堆是正读小学四年级的藏族孩子,是一名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并且是双侧耳畸形。他性格内敛,话不多。笔者和普珍聊天时,旺堆一直在旁边安静地画画,时不时抬起头来,看着我们笑一下。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把全国各个地方的医院都打听了个遍。孩子大概6岁的时候我就知道郭树忠教授,一直关注了他4年,这一两年经常看他的微博,这次是下定决心来北京找他给孩子治病的。”说起见到郭教授,普珍眼圈发红:“他比我想象得还要好,对我们的处境想得很周到,知道我们千里遥远过来,一家老小不容易,就马上给安排住下了,非常可亲的一位医生。”

普珍说,没有什么事比给旺堆治耳朵更重要。一是因为学习,旺堆虽然乖巧,却由于耳部畸形导致听力障碍,直接影响上课听讲;二是因为耳朵让孩子有自卑感,旺堆几乎没有朋友,平时也不爱与人交往。“孩子经常问我他的耳朵为什么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这次我非常坚决,是借了钱过来治病的。钱可以慢慢还,孩子却不能耽误。”

普珍是个单亲妈妈,三年前,普珍和一直埋怨她没生出健康孩子、又不务正业的丈夫离了婚,一个人抚养儿子。为了生计,她租了个很小的门面,做点日用品小生意,努力挣钱给孩子治病。

37岁的普珍只有旺堆一个孩子,这在西藏普遍的多子女家庭中显得有些特别。普珍不再要孩子的理由也很简单:当时想,如果再生孩子,可能会耽误了给旺堆治疗耳朵。

“因为平日里要忙着做生意,没时间管孩子,就只好让我的父母帮着照顾。旺堆就经常会对我说,妈妈等你老了,就不要出去工作了,我来养你。”说起旺堆的贴心,普珍一边擦着眼角,一边笑。

除了画画,旺堆还很喜欢各种小动物。这次来到北京,在做手术之前,普珍专门陪着儿子坐地铁去了一趟动物园。“去动物园那天他特别高兴,他以前就总问我,妈妈我长大了可不可以去做一份和保护动物有关的工作,我说可以啊,这工作多有意义。”但说起对孩子未来的期待,普珍并没有过多的想象,只希望旺堆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好好过日子”。

说话间,旺堆一直在画的画已经接近尾声,他的画上有几颗爱心和一个医生模样的人。他小声问:“‘郭爷爷’这几个字怎么写?”笔者在纸上写给他看之后,他又转头羞涩地问妈妈:“‘感谢’怎么写?”

目前旺堆已经成功做了耳再造的一期手术,普珍说,现在把孩子托付给了郭教授,非常放心,一期手术做完了,心理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了。因为北京的消费太高,他们要先回家,过上几个月。她也要趁这段时间好好做事,努力工作多攒一些钱,等到春暖花开,再回来做二三期手术。


美大夫
1、截图保存二维码,微信扫一扫该二维码
2、关注美大夫公众号
3、添加 郭树忠 为好友,与医生本人咨询沟通
推荐文章
这是一个视频 2019-09-20 19:24:41
美大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