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耳朵

2020-05-14 23:30:05
#其他

耳朵历来不受人待见,从文学作品里可见一斑。

涉及人的外貌描写,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们会将更多的笔力倾注在眼睛、脸颊、鼻子或者身材上。像是眉黛如山、秋水剪瞳,面如桃李,鼻若琼瑶,翩若惊鸿、宛如游龙等等。

甚至连牙齿和手和足都比耳朵更受文学家们青睐,例如皓齿粲烂、凝脂柔夷、纤纤玉笋一类。

但文学作品却鲜有对耳朵的描写和赞美,即使是偶有提及,也是浮光掠影一般匆匆带过。

要么,就是一些反面的例子,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刘皇叔”——刘备。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身长七尺五寸,捶手下膝,顾自见其耳。”翻译过来意思就是刘备的胳膊长,耳朵大,手臂自然下垂可以过膝,眼睛往旁边一瞅,就能看到自己的耳朵。

这种长相细思恐极,胳膊不是一般的长,耳朵也不是一般的大,而且还外翻的厉害。

因此吕布给刘备起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外号:大耳贼。

要么,就是来搞笑的。

金庸在《天龙八部》里写西夏公主招亲,有一段提及了耳朵。西夏公主招亲时,问了在场所有人一个问题:你此生最爱之人是谁?

金风庄庄主包不同答道:“包某此生最爱之人,年方六岁,眼睛一大一小,鼻孔朝天,耳朵招风,包某有何吩咐,此人决计不听,叫她哭必笑,叫她笑必哭,哭起来两个时辰不停,乃是我的宝贝女儿包不靓。”用如今的标准判断,这是妥妥的暖爸一枚。

但是,也确实有对“耳朵”怀有偏爱之心的作家,那就是诺奖获得者,莫言。他曾写过一部中篇小说,名为《红耳朵》。

《红耳朵》里写了一个传奇人物,叫王十千,他的外号是“红耳朵”,因为他生着两只像小蒲扇一样的粉红色的招风大耳,这是他有名的生理特征。

幼年时期,大耳朵给王十千带来的是噩运和灾祸。王十千的父亲——老财主王百万在王十千出生之前的那一刻打了个盹儿,梦里有一个长着两只大耳朵的乞丐,正大步闯进三太太的产房……惊醒之后,下人正好向他恭贺喜得贵子。

王百万就一直怀疑这长着两只大耳朵的娃不是自己亲生,把王十千扔进了长工堆里。一直到王十千长到了七岁,被一个相面先生看见,评价说:“相书云‘耳白于面,名满天下’,这小童儿贵在这两扇大耳朵上,小官人注定是人中龙凤。”王十千才终于得以恢复他少爷的身份,并且进了新式学堂。

进了学堂之后,王十千的大耳朵让他成为全校瞩目的焦点,文中描写到有一次全校参加游行示威,长途跋涉,王十千的耳朵因为运动出汗、发红发热,竟然得到了一种近乎膜拜的礼遇。

“给王十千拿出夹肉烧饼的姚蕙老师被他的大耳朵吸引了,不仅仅是姚蕙老师,全校师生都忘记了咀嚼口中的干粮,把目光集中到了那耳朵身上,全世界也难见到这么美丽、这么出色、这么骄傲的耳朵。这样红的耳朵,这样大的耳朵,这样感情丰富的耳朵……”

更为有趣的是,这对大耳朵后来甚至成为王十千极具个性魅力的象征,并且被他用来作为吸引初恋对象——姚老师的一面旗帜。

如果你无法欣赏莫言笔下这神奇的大耳朵,可以看看文学作品中关于耳朵审美的鼻祖级作家——16世纪的费伦佐拉在《论妇女的美丽》里提及的耳朵审美标准:美丽的耳朵是 “耳轮应该带有透明的石榴红色”,这对于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文学作品似乎想告诉我们,纵然我们耳朵被常常忽略,但却经常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提醒人们它的存在与意义。

作为一生努力修饰和造耳朵的大夫,虽然庆幸耳朵的不受人瞩目,但我自己造耳朵或者修耳朵的时候还是全神贯注,并力求做出一个好看的耳朵,在我眼里,耳朵是人体最要紧的体表器官,需要倾注全部心血去研究和改进手术方法,力图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耳朵,也无非是要博得耳朵主人的欢笑。

【申明: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对您的权益产生侵害,请与作者联系删除,谢谢!】


小耳妈妈口袋书问世了


美大夫
1、截图保存二维码,微信扫一扫该二维码
2、关注美大夫公众号
3、添加 郭树忠 为好友,与医生本人咨询沟通
推荐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