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师徒对话”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

2020-05-14 23:30:29
#其他

在距今2500多年前,东方和西方世界在同个时期,各自出现了一位名冠天下、青史留芳的“优秀人民教师”。东方世界的这位老师,喜欢和学生们聊天,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探讨读书、做人、做事的道理。而西方世界的老师,则喜欢和他的学生进行思辨式对话,探求生活的终极哲学意义。


后来,他们的师徒对话被记载、整理并长久的流传了下来,成为经典名著。一部叫做《论语》,另一部名为《柏拉图对话集》。


如今我也效仿一下先贤,率先在整形外科学界发起了“师徒对话”,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和年轻医生们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共同进步。


所谓理不辨不明,但愿我能和大家一起,将整形外科的众多亚专业“辨”出新的境界与高度。



我把我的微博看做自己办的一本杂志,我既是主编,也是作者,有两位同事做我的助手,帮助我编辑和配图,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小小的编辑部,每天一篇文章或者视频与读者见面。


我不知道都有哪些人在读我的文章,但我大致猜得出来,无非是我的同道、学生、朋友和患者。


我看不见读者,但我从阅读量、点赞、转发和评论里感觉得到大家的存在,我并非是一个只耕耘不问收获的人,我渴望赢得读者们的欢心,所以每天都会关注文章的阅读量、点赞数、转发率和各种各样的评论。



在我看来,时间就是生命,别人拿时间来阅读我的文章,实际上就是拿他们的生命和我一起交流思想,而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别人的生命,特别是那些信任我的读者的生命。


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已经发表了600篇文章。我写一篇文章平均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我花了300小时的生命写微博,而我的助手们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可能更多。


我知道有些朋友会读我的每一篇文章,如果读一篇文章按照5分钟算,我也占用了他们50小时的生命,对于这些忠实的读者朋友,拿出这么多时间来陪伴我,我是心存感激的。


本来我个人的涉猎很广,可以写各种各样的文章,但考虑到我的读者中多数是同事、学生和患者及患者家属,我不得不将自己的写作主要局限在与我的专业相关议题的范围内,只是偶尔写一点专业之外的文章。


对于同道们,我会写一些行业内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无非是想引发大家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历来觉得思想的交流是朋友之间最好的礼物。


对于患者和患者家属,我努力用外行也能看得懂的语言写一些科普文章,我写的领域基本是我每天的工作所涉及的亚专业,也是我很熟悉的知识,只是我把专业语言翻译成通俗语言,力图让非医学专业的人能最大限度的了解我从事的工作,希望对他们会有帮助,我发现我的科普文章对患者确实有帮助,这一点我可以从门诊患者及他们的家属的交谈中感觉得到。



对于对整形外科感兴趣的医学生和年轻医生,我一直想扮演好一个老师的角色,我年初曾承诺要开一个栏目,想和年轻医生一起学习整形外科,但由于种种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繁忙),这个栏目没能开起来,但我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师徒对话”实际上就是这个栏目的另一种形式。



我先尝试着与我的学生师俊莉医生开了一个鼻整形的师徒对话栏目,发表了三十多篇文章,感觉效果很不错。


这些文章都是我们真实对话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我发现这种对话帮助的不仅仅是读者,更是我们自己,师医生年轻、思想活跃,在鼻整形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她一起讨论鼻整形技术,不仅仅使我们彼此的鼻整形知识得到更新,更重要的是讨论问题可以激发彼此的思想火花,引发彼此对专业问题的思考,理清我们彼此的思路,同时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这些讨论的成果不仅仅发表在微博上供年轻医生阅读,也成了我们参加会议做学术报告的内容的一部分。



师徒对话让我发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我会继续保持下去,只不过限于我的微博篇幅有限,今后我们关于鼻整形的师徒对话将只发表在师俊莉医生的微博上(她的微博名称是:整形医生师俊莉),而我将继续和她以及我周围的其他年轻医生就整形外科更广泛的内容展开对话,发表在我的微博和其他医生的微博上,这也算是另外一种和年轻医生一起学习整形外科的方法。


但愿这算得上是对自己承诺的一种兑现吧!


美大夫
1、截图保存二维码,微信扫一扫该二维码
2、关注美大夫公众号
3、添加 郭树忠 为好友,与医生本人咨询沟通
推荐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