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想做又难做的事
中国整形外科医生们应当勇敢的走上国际舞台,与国际一流水平的专家们同台切磋,互通有无。在提升自我,惠及他人的同时,共同推动国际整形美容外科不断向前发展。
今天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协助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协会(ISAPS)在济南举办了第七届美容外科高级讲习班。虽然听会的医生有一百多位,但从我多年来组织国际学术交流的情况看,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代表人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我们年轻的时候,如果能够邀请外国医生来讲学,通常会场会坐的满满的,台下是一双双好奇又渴望获得新知识的眼神。但这些年,组织会议时,是否邀请外国专家常常成为让我们头痛的事情。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这些年来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医生的技术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中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快速增长,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一大的整形美容市场。由于有大量的实际操作机会,整形美容医生们的实际经验已经很丰富,常规手术中国医生与国外医生之间的差距已经很小,甚至在某些领域国内已经超越国外医生,国内医生对国外医生的兴趣度已经降低。
二是中国医生学习的渠道已经多元化。国内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和学术会议层出不穷,几乎每一周都有,在国内想学习新知识,只要有钱有时间,已经非常容易。现在出国也已经很容易,民营医院的医生出国已经不受任何限制,收入又不菲,出国参加会议也很方便。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又成为了新的信息获得渠道,获取国外知识也变得很便利。因此,了解国外整形美容方面的动态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三是语言障碍影响了学习效果。虽然绝大多数中国医生从小学习英语,但能用英语进行熟练交流的仍然是少数,多数医生们听不懂外国医生的讲座。为此,我们在会场设立了同声翻译,但翻译效果与母语交流的效果有相当的差距。翻译不仅仅要英语和汉语都好,而且要对专业很熟悉,我们邀请的年轻医生外语通常都很好,但对专业知识的熟悉度不足,翻译的质量仍然有待提高。因为语言的阻隔,使学术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很多医生知难而退,不太愿意掏钱参加国际会议和学习班,因此参加学习班的人数逐年下降。
虽然如此,我个人仍然觉得国际交流非常必要,我们需要邀请到国际顶尖的专家,组织外语水平高,同时专业知识丰富的医生担任翻译。这样才能够提高交流效果,吸引更多的医生参会。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鼓励国内的医生勇敢走出去,走上国际学术舞台。既然我们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有创新的技术,应该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把我们的技术传授给国外的同行,语言不应该成为我们进行国际交流的障碍。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平等交流、互通有无的效果,才能为国际整形美容外科的发展做出我们中国医生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