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生应该研究些什么?

2020-05-14 23:31:08
#其他

作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我今天出席了在天津举办的2018中国研究型医院高峰论坛,并做了《耳再造进展》的学术报告。



把医院分成研究型和非研究型绝对是中国特色的东西,西方发达国家从来没有人对医院进行这样的分类。按我个人的理解,这个学会创始人的初衷大概是要借此鼓励更多的医院开展科学研究,在领导们的眼里,做研究的医院要比不做研究的高一个档次。


由此,我想到了医院里那些做研究的主力军——医生。在中国,医生们人人在做研究,因为,不论是大型教学医院,还是乡镇卫生院,每一位医生都必须参加职称晋升,职称高则收入高,所以人人想评上高级职称。而评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头衔的主要依据是论文,论文是基于临床研究或者基础研究而撰写的,所以,中国医生人人在做研究。



如果以此而论,中国的医院是不该分为研究型还是非研究型的,既然中国的医生似乎都是研究型,那么医院还有研究与非研究型之分吗?


不过,虽然中国的医生人人在做研究,但中国的医学技术离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很大距离。看看近些年推动医学快速发展的重大技术,有哪一项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些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中国医生得了几个?坦白的说,中国医生的学习能力不弱,但创新能力还不敢说有多强。


按道理讲,中国已经改革开放四十年,在其他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医学科学领域,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但大的创新还很罕见,这其中一定有其原因。



首先,医生们做研究的原始动力不是来自临床需求,而是为了获得上级的认可。国外医生做研究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新技术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因此,医生做研究的最原始动力来自市场的压力。反观中国,医疗目前仍然以计划经济为主,公立医院的医生没有市场压力或者说市场压力比较小,所以医生们研究的目的不是推出新技术从而在市场上获得更强的竞争力,而是发表论文,并在各种评审中获得好的名次。


其次,国内医生进行研究的主要动力是为了发表论文、获得奖励,争取更多的科研基金。因为评价医生的主要指标就是基金、论文和成果,所以多数医生的研究是在实验室做的,并且以分子生物学为主要的研究手段,发表的论文不少,但对临床工作的帮助不大,难以在国际同行中获得认可。



另外,我国的医学人才评价体系中更多的看重基础研究,而不注重临床研究。在很多人的眼里,以分子生物学等高技术为研究手段开展的基础研究才是高大上的项目,而临床创新很少能受到学界领导们的认可,他们忘记了医生进行研究的初衷就是开发出新的临床技术,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总之,我国医学界的价值观扭曲是导致目前中国医学研究效率不高、突破性进展少,从而难以在医学领域实现超越的最主要原因。中国医学界要想追赶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当务之急是要改变我们的价值观。


美大夫
1、截图保存二维码,微信扫一扫该二维码
2、关注美大夫公众号
3、添加 郭树忠 为好友,与医生本人咨询沟通
推荐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