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经验行业”的医美,青年医生如何迅速成长?

2020-03-13 17:16:38
#眼部修复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从事医美整形医生,王冀耕教授已经有36年的执业经历,早在2001年,王冀耕教授就参与起草了中国第一部医疗美容行业的规定《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见证了整个中国医美行业的变迁和发展。


业内达成共识的是,身处“经验行业”的医疗美容,除了医生不断积累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外,经验丰富医生对年轻医生的“言传身教”,技术的传承和交流也至关重要。2019年,王冀耕教授发起了“如此医美”医生集团,致力打造一个供医生们探讨、学习和提升的开放式、分享式平台,为青年医生提供更有“实战性”的医美技术指导和技术交流,目前已百名专家医生加入。


青年医生如何迅速成长,规划好自身成长路径?医疗美容市场如何才能健康发展?坐标北京,王冀耕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王冀耕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84年开始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从事美容外科临床工作,“如此医美”医生集团发起人,大连医科大学特聘教授,丰联丽格医疗美容诊所创始人、院长。王冀耕教授专注整形失败修复,分别师从于著名美容整形外科专家罗力生、高景恒、杨果凡教授。



青年医生如何迅速成长?


在王冀耕教授看来,无论哪个学科的医生,其职业生命是并不长,黄金阶段更短。据统计,中国的医学高等教育体系由5年院校本科医学教育、3年硕士研究生/3年博士研究生专业培训,2-3年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培训和终身学习的继续医学教育组成。


青年医美医生如何迅速成长?王冀耕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一,要有技术。王冀耕教授认为,除了有扎实的专科知识外,还要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医学是经验学科,把书背下来不可能就会做手术,书本只能告之原则,最重要的还是实践。”美考验医生的能力,只有通过严谨的医学方式和现代科技的一切可能手段,让更多求美者获得享受美丽的权利。


第二,学会沟通。王冀耕教授认为,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医生的基本功。医生大量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好医生应该善于沟通,沟通越多、隔阂越少;“还需要更多人文关怀上的沟通,求美者与医生理念契合,更容易相信和认可医生,也更容易形成个人独特品牌。” 


第三,发现需求。医疗美容的还有一个特点是变化快,不管是医美技术、产品、设备,还是美容审美。抓住市场变化,发现顾客需求,这对一名医疗美容医生成长一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王冀耕教授提到,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是恪守职业底线,“技术是可以提升的,审美是可以培养的。但没有担当精神的医生就是失败的。”



行业传承和技术分享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从事医美整形医生,去年,王冀耕教授发起了“如此医美”医生集团,打造一个供医生们探讨、学习和提升的开放式、分享式大平台。目前已近百名专家医生加入该团队,包括面部年轻化、眼整形、皮肤美容、微整形、脂肪移植填充等多领域,为青年医生提供更有“实战性”的医美技术指导和技术交流。




王冀耕教授认为,医疗行业是“经验行业”,除了医生不断积累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外,还需要经验丰富医生对年轻医生的“言传身教”




医美行业怎样有序发展?


早在2001年,王冀耕教授就参与起草了中国第一部医疗美容行业的规定《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注:200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期间他还负责《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配套文件《医疗美容服务项目》的起草,参与《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配套文件《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分册》的起草。


“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治根之策。”王冀耕教授说道,当前整个医疗行业过度商业化发展,偏离医疗本质,行业损誉。然而一段时期内制度必然滞后于现状,那就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取缔非法,进一步规范合法,提高准入门槛,否则制定再多的法律也只是白纸一张。”


王冀耕教授认为,当前医美行业现状是过度商业化,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医疗美容市场管理滞后于行业发展势头;二是整形外科医生技术素质和美学素养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美容就医者教育缺失,对科学医学敬畏心不够。 


一个行业现象是,目前公立的医疗体系下,患者在疾病治疗之外的需求往往被忽视。很多时候公立医院皮肤科没有时间、也不够重视治疗皮肤疾病相关的美容问题。


同时,相比其他医学学科,整形外科医疗结果评价主体和客体正好相反。针对这一特殊性,在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还应当提高美容就医者审美认知,加强科学医学敬畏心。


“一个行业有序发展三个准入机制缺一不可,即人员准入、技术准入和机构准入。其标准都需要法律法规来明确和监督”。王冀耕教授总结说。



美大夫
1、截图保存二维码,微信扫一扫该二维码
2、关注美大夫公众号
3、添加 王冀耕 为好友,与医生本人咨询沟通
推荐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