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寿命也和住几层楼有关?已有科学分析!快看看你是否住在“长寿层”……
话说买房是一辈子的大事
选楼层也常常让人头疼……
最近国际一项研究显示
选择合适的居住楼层
也许将会影响到你的健康
快来看看您的楼层选对了么?
中国传统:金3银4
中国人选楼层,几十年前的传统观念上一般遵循“金三银四”,这个多是从实用性上考虑的:
第1,是因为它是中间层,顶层晒,一层脏,二层采光不如三层,三层是最好的。蚊虫相对较少、上下楼也容易。
第2,供水上,一般在给水方面是1~6层是市政给水。 6层以上是经过变频泵加压后的二次给水,水压都比较好的情况下。1、2层容易遭水灾或者堵厕所返脏水,3、4层则好一些,5、6层水压不足。
但,如今大城市高楼房也适用这个观点吗?
瑞士:8层以上更长寿
据瑞士伯尔尼大学的雷多斯洛、潘克扎克等人对瑞士150万人的调查发现,住在8楼以上的人提早死亡的几率要比住在低层的人低22%,其中,死于肺部疾病的几率低40%,死于严重心脏病的几率低35%。居住在较低层住宅的人死亡原因,大多与肺部和心脏疾病相关。
研究者认为,和住在低层的人比较起来,住在高层住宅的人更可能徒步上下楼梯,因而锻炼身体的机会多一些,由此远离了心脏疾病。此外,高层还弥补了低层住宅容易潮湿、视野狭窄的缺陷。
高层住宅还有很多优点。例如,视野较好、采光好、通风效果好,并且夏天蚊子相对较少,安静、舒适、灰尘少。
美国、日本:接地气更长寿
在美国,受“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小城镇回流)影响,独立式的低层住宅占主导地位。
即便在人口高度密集的日本,2、3层的民居也最普遍。日本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层的住宅楼占其所有住宅楼比重的54.85%。
长期住在高楼层,远离地面,会导致心理压抑。让人变得不爱出门,不利邻里交流,逐渐使人变得“宅”和孤僻。而且高层住宅空气相对稀薄,对患有心血管病、支气管疾病的人来说,容易加重病情。
在中国,“长寿层”到底是多少层?
城区:4~5层城郊:11层以上
虽然说不是说住在4~5层的人个个都能活百岁,但是4~5层从理论上气温、采光、空气污染、噪音污染都比较小客观环境好一些,因此可以称为“长寿层”。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20层的层高、城区楼房为例
↓↓↓
8~11层
所谓的扬灰层也是噪音收集层
“住得越高越长寿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前提是需要设定特定的环境。”
8~11层是环境学上所谓的扬灰层,空气中的尘埃、有害物质在这个高度有个停留的过程,其实由于“峡谷效应”的影响:
在街道风的作用下,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徘徊”。
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这个“高度”,大概在30米左右。也就是8~11层之间。眼下很多小区密集区高层住宅的中间位置有一个“污染物高密度区域”。
所以在城区内,8层以上,如果不加防护,应该不属于长寿层之列。当然在远离城区、且周围的树木茂盛的条件下,住得相对高一些也看得更远。
6~20层
根据环境不同,噪音比较大
关于噪音污染,环保专家认为,拿一栋20层的楼盘来打个比方,如果楼盘的四周各个方向都是公路,住在15~20层的话,甚至连几公里外马路上发出的噪音都会被接收到。
另外,如果楼盘四周的噪音源只有前方一条公路的话,那么中间楼层住在6~15层的住户就没那么幸运了,噪音会比较容易直接进入住房,高层相对离噪音远,6层以下则比较安静,因为公路两边的树木或者隔音屏会帮低层住户挡掉一部分噪音。
1~3层
阴冷潮湿伤健康 有架空层相对好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低层住房的室内温度相比高层住房有1到3度的温差。霉雨季节,相对高层房屋1到3楼的室内温度显得阴寒。
大多低层的房屋彩光不佳阴冷潮湿是关节炎的温床,还容易起霉导致一些皮肤癣病、引发心血管病。
结论
虽然住宅高度仅是影响健康的因素之一,并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但相对而言4~5层可能更加适合中国城区的住房情况:
采光较好远离寒气
空气湿度较低,
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好处
每天爬楼还可以锻炼心肺功能
但又不至于太累
综上所述
4~5层顺理成章成为了“长寿层”啦!
小贴士
建议大家挑选楼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位置优先考虑自己的需求以及周边的基础设施配套
层高达标一般来说3米是最好的层高
光照充足这个无需解释
满足需求家里有老人的方便上下楼也不要住太高了
其实,你的身体健康与否
主要取决于生活习惯的好坏
所以不管你住几楼
好习惯成就好身体
你get到了么?
